知ing

法理学(第四版)

沈宗灵 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上传

查看本书

第九章 法律与经济

1、中国的市场经济与法治?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其相适应,国家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1993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宪法中的地位,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纳入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体系中。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性跨越。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人权保护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30年来,我国基本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2、举例说明法律促进和维护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物权法》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根据《宪法》的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物权法》的立法宗旨就是要维护“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国家的经济主体,在国家经济制度中起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国家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


3、举例说明法律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对本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的管理或调控就是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行市场经济必须要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一般以直接控制为主和以间接控制为主两种方式。前者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后者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的运行。经济手段主要是指利率、汇率、信贷、税收、价格等,法律手段则制定和实施有关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等。

Eg《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从宏观角度对市场行为的规范。第一、确认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地位,规范其经营行为;第二、通过契约关系,来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第三、建立自由、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第四、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


4、为什么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要以经济、法律首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1、形成制度约束;2、遵循市场规律;3、预防行政随意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