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ing

法理学(第四版)

沈宗灵 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上传

查看本书

第十八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1、法律责任的概念、目的与功能

概念: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目的:保障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权力、只有得以生效,在它们受到阻碍,从而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受到侵害时,通过适当的救济,使对侵害发生有责任的人承担责任,消除侵害并尽量减少未来发生侵害的可能性。

功能:(1)惩罚。即惩罚违法者或违约者,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2)救济。救济法律关系主体受到的损失,恢复受侵害的权利;(3)预防。通过使违法违约者承担法律责任,教育其和其他成员预防违法违约。


2、法律责任的种类

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


3、归责的基本原则

归责的基本原则: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指法律责任作为一种否定的法律后果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包括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之中,当出现了违法行为或法定事由的时候,按照事先规定的责任性质、责任范围、责任方式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如何贯彻责任法定原则:

⑴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构归责。

⑵反对责任擅断;

⑶反对有害追溯,不能以事后的法律追究在先行为的责任或加重责任;

⑷责任法定一般允许人民法院运用判例和司法解释等方法,行使自由裁量权,准确认定和归结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2)公正原则

公正包括分配的公正与矫正的公正,实质公正和形式公正。

公正原则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的要求:

⑴对任何违法、违约的行为都应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这是矫正的公正的要求。

⑵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即“罚当其罪”。

⑶公正要求综合考虑使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做到合理的区别对待。

⑷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时依据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责任,非依法律程序,不得追究法律责任。

⑸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差别对待都是不公正的。

3)效益原则:是指在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时,应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讲求法律责任的效益。为了有效遏制违法和犯罪行为,必要时应当依法加重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提高其违法、犯罪的成本,以使其感到违法、犯罪代价沉重、风险极大,从而不敢以身试法或有所收敛。

4)合理性原则:在设定及归结法律责任时考虑人的心智与情感因素,以期真正发挥法律责任的功能。


4、法律制裁的概念及其与法律责任的区别

概念: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强制责任主体承担否定的法律后果,惩罚违法者,恢复被侵害的权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又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责任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不等于一定有法律制裁。


查看更多